账号
密码
账号
旧密码
新密码
就医服务
Medical service

当医生怀疑患有肿瘤时,通常通过病史采集、抽血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、内镜检查、组织活检、染色体和基因检测来进行确诊。

病史采集:

基本情况:患者病史、治疗史、日常饮食情况,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。

临床症状的特征:例如起病时间、进展趋势、症状发作频率、每次发作的诱因等。

身体检查:

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维持稳定。

若肿块可以直接看到,医生会初步评估其性质,例如评估位置、大小、质地、活动度、边缘是否清楚及是否有压痛。

若病变发生在体内,医生首先会检查出现症状的部位是否存在肿块、疼痛或压痛。

随后,还需要观察全身各处是否出现其他的异常迹象。

抽血检查:

检查血红蛋白浓度、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大小、形状和数量。

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,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,并评估肝、肾功能。

测定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是否发生异常变化。

影像学检查:

超声、CT、MRI(磁共振成像)、PET(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)等,可以观察肿瘤的位置、体积,并评估体内各处脏器、头颅及骨骼的病变情况,了解肿瘤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。

内镜检查:

如果肿瘤位于腔内,医生可能需要通过内镜方式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,同时还可以获取小部分组织以供病理检查。

组织活检:

医生会通过一次很小的手术,获取小部分疑似肿瘤组织用于检测。病变组织会被送到病理科进行化验,检测是否存在肿瘤细胞,并结合临床情况对肿瘤细胞的具体类型进行鉴别。

染色体和基因检测:

染色体核型分析:判断细胞染色体的数量、结构是否正常。

荧光原位杂交:判断细胞的染色体上是否存在已知的基因突变类型。

基因检测:筛查是否有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、肿瘤基因突变或其他遗传病的特征性突变,判断基因型是否符合相关靶向药物、免疫药物的适应症。

预约挂号
病历预约
专家坐诊
住院指南
门诊排班
就医指南
体检服务